各相关学院: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,省社科联组织开展全省社科普及数字作品征集展示活动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活动主题
以“科普在身边,提升公众人文素养”为主题,将非遗传承与社科普及相融合,通过数字化手段宣传党的创新理论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提升全社会人文社科知识普及程度。
二、作品内容
1.将非遗融入社科普及教育,把山东的非遗物品、非遗技艺、非遗故事转化为“活的教科书”,用视频形式展示非遗内容,把非遗物品变成“会说话”的社科普及教材,用“见人见物见生活”的方式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2.坚持用“小切口”说透“大道理”,通过典型、生动、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通俗易懂的语言,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风采,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。
3.通过数字化表现形式,创作沉浸式、场景化的作品,增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效果。
三、作品要求
1.主题突出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、舆论导向、价值取向,弘扬主旋律、传递正能量。主题鲜明、立意明确、逻辑清晰、语言生动,突出理论性、原创性、艺术性和生动性。注重发挥微视频优势,寓理于事、融理于情,增强理论说服力、感染力。
2.视频格式。微视频格式为MP4,影像清晰,画面质量不低于1080P。同期声字幕统一使用“黑体”字体,单行字幕一般不超过14个字。制作片头片尾,片头注明宣讲题目,片尾注明出品单位或主创团队、创作时间。不得添加水印标志,不得插入商业广告。作品时长原则上控制在6分钟以内。视频文件统一命名格式:“宣讲题目-作者姓名-联系方式-制作日期”。
3.知识产权。须为2025年以来原创的、未参赛作品,作者拥有独立、完整的著作权,参赛者提交作品时应同时提交原创承诺书,主办方不承担因肖像权、名誉权、隐私权、著作权、商标权等纠纷产生的法律责任。大赛不收参赛费、不退稿,投稿即默认允许作品在大赛展示平台(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等相关平台)展示。参赛作品入围或获奖,主办方有权对入围作品在各类媒体平台播放和公益性使用。
四、活动流程
1.征集阶段:10月20日(周一)前,各学院审核后,参赛个人按照要求通过扫码登录系统上传作品。
2.展示阶段:2025年8月10日至10月31日,对入围作品进行展示。
2.评审阶段:2025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,组织专家对提交的作品进行推选,推选出一等奖10名、二等奖20名、三等奖30名、优秀作品奖若干名,颁发荣誉证书。
五、报送方式
本届大赛作品征集通过线上报名,于2025年10月20日前将作品及相关材料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报名系统上传。
作品报送要求及系统操作流程请扫码获取。

作品上传网址:http://sz.sdssdc.com/vote/#/index?activeId=1930909579957891073
未尽事宜与科研处联系。
联系人:陈光超
岱德楼208室
内线:8158,电话:83150170
邮箱:kyc@qdbhu.edu.cn
青岛滨海学院科研处
2025年7月18日